周金燕
今年秋季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法治”三门科目 将全部使用教育部组织的教材。 在三个学科中,《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最受社会关注。 在此,我们邀请参与教材编写的专家,为师生和家长解读变化。
变1
先学识字再学拼音
打开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要去上学”这一栏。 《我要去上学》之后,先安排识字单元,再安排拼音教学。 这是《语文》教材统一编写的一个重要变化,即编排顺序是先学汉字再学拼音。
这么多年,我都是先学拼音,再学汉字。 《语文》教科书的统一编纂为何改变了这一做法? 《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显云介绍, 学习中文是学习语言和汉字,而不是拼音。 这一变化明确定位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即识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