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考试
《大学汉语》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专科升学考试”)是普通高校全日制高等职业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的选拔考试。 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考查考生在高职阶段对相关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选拔和选拔,确保高职质量。 注册。 高考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艺术和劳动。
《大学语文》是一门高考公共基础课。 学习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民族深厚源远的感情,深厚的传统文化,壮美的河山,获得更全面的语言素养,有利于 培养具有良好语言基础的本科生。 专业的。 结合普通高校文化素质要求和我区考题实际,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人才培养”的原则 社会公平”,本书特地制定
考试说明。
1. 考试目标和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作品阅读与分析、写作四个方面。 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理解、分析与综合、表达与应用、鉴赏与评价、探究等能力。 详情如下:
1. 考察学生在大专阶段应掌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重点考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文化知识的转化, 提高运用国家标准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考察学生在上下文中理解句子和课文的能力,注重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欣赏课文。
3. 考察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和具体任务,撰写应用文章的能力,加强对现实的关注,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4. 考察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引导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实现德育与修身的价值。
2. 考试内容及要求
1. 语言运用
(1)记住现代汉语常用词的音、形、义。 根据不同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并分析语义;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判断句子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和情感色彩; 根据句子的完整性概括大意或中心思想。
(2)记忆和理解常用文言词; 掌握动词、意动词、名词副词、名词动词、多义词的用法; 掌握判断句、被动句、介词句等特殊句型; 识别和理解常用的通家字和古今字; 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3)掌握和运用古今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隐喻、类比、转喻、双关、对偶、排比、夸张、象征、疑问、反问等,并能 能够详细解释它们的表达功能。
2. 文学文化常识
(1)背诵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基本知识、文学命题、文学成就等;
(2)背诵经典 古诗文句子;
(3)了解古今各种常见文体的知识;
(4)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3、作品阅读分析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所反映的背景和社会生活;
(2)理解并能准确分析体裁 作品特点、主要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
(3)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意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和审美情趣;
(4)把握和概括作品的主旋律,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4. 写作
(1)实用写作
主要考察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 主要文本包括通知、通知、请示、公文函件,以及公文中的声明、通知、证书、邀请函、欠条、收据、请假条、介绍信、求职信、讲话稿(包括欢迎词、告别词) 公文、演讲稿、致谢等)、新闻稿等。
基本要求:符合文体要求,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标点符号正确,没有错别字。
(二)文学写作
主要考察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符合作风要求; 主题明确,组织清晰,结构完整; 不少于500字。
3. 考试形式及题型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
(二)题型及其结构
试题分为:单选题、多选题、阅读分析题、写作
问题。
四个。 文言文参考文章
1. 《郑伯克段语衍》(《左传》)
2. 《封玄客·孟尝君》(《战国策》)
3. 《子路曾习然有功习华坐》(《论语》)
4. 《逍遥游》(《北方有鱼》至《圣人无名》。《庄子》)
5.《秋水》(《秋水》至《它不 似乎比水更自给自足。《庄子》)
6.《我要之鱼》(《孟子》)
7.《寡妇在 国》(《孟子》)
8.《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为》至《故君子合一》。
《荀子》)
9.《谏逐客书》(秦·离斯)
p>
10.《过秦论(上)》 (汉贾谊)
11.《鸿门宴》(《史记》)
12.《岳阳楼》(宋·范仲淹)
13.《五代名人列传》(宋·欧阳修)
14.《前赤壁赋》(宋·苏轼)
《送东阳马住序》(明·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