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思维大语文班开课以来,火花后台已经收到很多家长的留言:“大中文到底是什么?和繁体中文有什么区别?”
一起来聊聊 今天这个话题。
“大语文”一词最早是由已故语文特级教师张晓春先生提出的。 大语文的“大”是相对于传统语文课而言的。
我们小时候上的国文课更像是一堂语文课。 学习内容仅限于教材,考试范围不会超出教材。 一个“背”字可以解决绝大部分语言问题:背生字、背诗词、背修辞、背美术技巧、背作文模板……只要你用心“背”,你 我能在语言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吗?
美国文学鉴赏分析课堂上的五个步骤,也是我们难以领略到“语文之美”:生词、生词、段落、段落、中心思想。 欣赏。 原本应该感受前辈伟大思想的课程,一下子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学校。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语言的意思不是语言文字,而是语言文学,而“文”字可以理解为文化。
这样一比较,很明显,我们小时候上的繁体中文课让中文小了,而大中文更侧重于“文学”的部分,把中文教育教学放在了繁体中文中 文化,承载着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No.2中文的“大”在哪里?
大量阅读
今年暑假开始后,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 增加古诗词散文比重,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论语》,小学共完成古诗词散文124篇。 而且,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着严格的要求——100万字!
大语文就是要打破语文的课堂界限,为孩子们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机会,包括中外文,尤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
·大范围
传统汉语学习侧重于听、说、读、写和语言表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而大汉语则包括语言认知、文学常识、 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大语文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学习内容从语文扩展到文学、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
不是教某一门课 文章,而是从历史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来延伸更多的内容。 比如读《论语》就会学习儒家哲学,读《史记》就自然会涉及到历史的变迁。
·大目标
大国文教育不局限于考试和高分,而是要放眼长远,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积累文学素养,提高 中国思维,致力于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彰显生命的意义。